宣恩,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宣恩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本文将深入探讨宣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揭秘其传承密码,并探讨如何守护这些民族文化瑰宝。
一、宣恩非遗概述
宣恩县共有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1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2项、州级37项、县级81项。这些项目涵盖了音乐、舞蹈、戏剧、传统技艺、民俗等多个类别,充分展现了宣恩深厚的文化底蕴。
1. 滚龙连厢
滚龙连厢是一种集唱、打、跳、滚等动作为一体的传统舞蹈,于2009年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源于宣恩县民间祭祀活动,后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
2. 宣恩耍耍
宣恩耍耍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舞蹈,起源于宣恩县土家族的民间信仰活动。它以独特的舞步、丰富的表情和音乐,展现了土家族人民的热情与豪放。
3. 三棒鼓
三棒鼓是一种流传在宣恩及湘鄂边区酉水流域一带的地方曲艺,集唱、乐、耍于一体,承载了许多珍贵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信息。
二、传承密码:非遗活态传承
宣恩非遗的传承密码在于“活态传承”,即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1. 非遗进校园
近年来,宣恩县积极推进非遗项目进校园,让学校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域。通过在校园内开展非遗课程、举办非遗文化活动,让青少年一代了解、认识、热爱非遗文化。
2. 非遗进乡村
非遗进乡村旨在让非遗文化在基层得到传承和发展。宣恩县通过举办非遗培训班、开展非遗展示活动,让村民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来。
3. 非遗进节会
宣恩县将非遗文化融入各类节会活动,如土家族摆手节、苗族花山节等,让非遗文化在节庆氛围中得以传承。
三、守护民族文化瑰宝
守护宣恩非遗,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非遗文化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
2. 人才培养
加强非遗人才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非遗传承人的综合素质。
3. 文化交流
积极开展国内外非遗文化交流,让宣恩非遗走向世界,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4. 科技助力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博物馆、VR技术等,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宣恩非遗文化。
总之,宣恩非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共同努力,传承好这些古老技艺,守护好这些民族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