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片土地上的民俗文化,如同时间的长河,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本文将带领大家走进栖霞,揭秘民间生活的色彩密码。
一、栖霞的历史与文化积淀
栖霞区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南京市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南朝陵墓神道石刻,以其雕刻技艺的精美而享誉世界,南京市市徽图案即取形于此。以佛教文化闻名中外的栖霞山,被学界誉为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
二、栖霞的传统手工技艺
栖霞的传统手工技艺体现出在历史上为皇家服务的多样性特点。南京云锦,刚刚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制作工艺自古以来在栖霞地区就有流传,今天仍然是南京云锦传统织造技艺的重要传承地之一。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具有1700多年的历史,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京传统真金线,其传统制作技艺今仅在栖霞一地流传。失传久远的漳绒织造技艺,近期也在栖霞区的企业里得到成功复制,获得故宫博物院等中外专家的肯定和通过。
金陵折扇、金陵竹刻、泥人彩塑、传统制鼓、龙舞道具制作、风筝制作、葫芦烫画、剪纸等一批传统手工技艺,作为本次研讨会的主要对象,这些手工艺术内容非常丰富,显示了栖霞人的聪明才智,无疑是栖霞的宝贵财富。
三、栖霞民歌——民间生活的艺术体现
栖霞民歌是栖霞人民在生活劳动过程中集体创作、代代流传并不断发展的,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几百年的传承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声音高亢、节奏自由、音域宽广、旋律起伏的独特演唱风格。
栖霞山歌题材多为描写爱情生活和赞美自然风光,是劳动人民生活和情感的真实体现。其中,牙山山歌最为典型。小调是栖霞民歌中流行最广泛的一种体裁,内容有叙事的,有抒情的,有说理的。其词曲比较固定,多为一段完整的音乐,多段歌词,同时表达一个中心内容。
四、栖霞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为了保护和传承栖霞民俗文化,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开展了多项活动。如“指尖千年 栖韵寻遗”国际青年探访栖霞民艺馆活动,让更多国内外人士了解和体验栖霞民俗文化的魅力。
栖霞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递着民间生活的色彩密码。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