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广西,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这些文化瑰宝的传承与发展中,非遗传承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将揭秘广西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展现他们在保护和传承文化瑰宝中的坚守与努力。

一、非遗传承人的角色与意义

非遗传承人,是指那些掌握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知识和文化的人。他们既是文化的守护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非遗传承人的角色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非遗传承人通过口述、示范和实践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知识和文化代代相传,确保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延续。

2. 提升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非遗传承人在社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存在和参与加强了社区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促进了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

3. 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商业价值,通过传承和推广,可以为当地经济带来收益。非遗传承人可以成为文化旅游、手工艺品制作、表演艺术等领域的从业者,为社区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4. 推动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交流

非遗传承人的存在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共享。他们通过传承和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理解,推动了跨文化交流和互动。

二、广西非遗传承人的故事

1. 邓启英:龙母文化的守护者

邓启英是广西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外沙龙母庙会的传承人。她从小深受龙母文化的影响,世代向海讨生活,对北海本土传统历史文化的热爱让她致力于传承和弘扬龙母文化。从1989年开始,邓启英负责北海外沙龙母庙的日常管理,包括清理打扫、举办庙会、寻访搜集整理北海龙母庙的传说故事等,几十年如一日,为保护和传承龙母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2. 谭湘光:壮锦技艺的传承人

谭湘光是广西织锦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于1970年师从中国第二届工艺美术大师梁树英学习手工壮锦织造工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尽得真传。谭湘光从事手工织锦工作逾40年,熟悉广西少数民族手工织锦工艺技术,是广西手工壮锦织造工艺的传承人。他致力于壮锦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为抢救和保护民族民间手工织锦工艺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3. 李凤珍:壮医竹罐疗法的传承人

李凤珍是广西壮医医院壮医药物竹罐疗法的传承人。她擅长运用竹罐疗法为患者治疗,传承和发扬了壮医的宝贵经验。在李凤珍的带领下,壮医竹罐疗法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三、结语

广西非遗传承人是文化瑰宝的守护者与传承者。他们用自己的坚守和努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关注和支持非遗传承人的工作,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