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文化传承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动力。村书记作为乡村治理的核心人物,他们的视角对于理解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村书记的视角出发,探讨文化传承的乡村振兴密码。

一、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

1. 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它承载着乡村的历史记忆、精神追求和独特魅力。村书记应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的源泉。

2. 文化传承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文化传承与乡村产业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挖掘和传承乡村特色文化,可以培育新型文化产业,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

3. 文化传承促进乡村社会治理

文化传承有助于增强乡村社会凝聚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村书记应充分利用文化传承的优势,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二、村书记视角下的文化传承策略

1. 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村书记在推动文化传承时,应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既要保护好传统民俗文化,又要创新文化表现形式,使之与时俱进。

例子:

在景泰县芦阳镇城关村,村书记包可伟通过将传统美食“大茶”等特色美食与现代农家乐相结合,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实现了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2. 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村书记应充分发挥村民在文化传承中的主体作用,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培养村民的文化自信。

例子:

在来宾市兴宾区寺山镇独石村,村书记农燕妮通过创办积分兑换超市、文明绘上墙等形式,激发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乡村文明程度。

3. 搭建文化传承平台

村书记要积极搭建文化传承平台,如建立乡村文化博物馆、举办民俗文化节等,为文化传承提供有力支持。

例子:

在罗源洋坪村,村党支部书记肖友培依托古厝、书院等传统建筑,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有力平台。

4.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村书记要注重培养和引进文化人才,为文化传承提供智力支持。

例子:

在宗地镇,镇党委书记范勇江强调要以乡村文化底蕴守护文化传承,善于把“包袱”变为财富”,推动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三、结语

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密码。村书记应从传承与创新、村民主体作用、文化传承平台和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推动乡村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只有这样,才能让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