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项目不仅记录了横州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更见证了生生不息的文明传承。本文将带您走进横州非遗的世界,探寻其古韵今风,揭秘传承背后的故事。

一、壮族百鸟衣故事:羽光绚丽,流传千古的神话

壮族百鸟衣故事主要流传于横州市校椅、马岭、陶圩、莲塘等乡镇。故事富有幻想性的神话色彩,以浪漫的爱情故事折射出强烈的爱憎观,展现了壮族人民不屈服于命运安排,敢于同恶势力抗争的精神。

如今,邕剧、粤剧、歌舞剧、话剧、动画片、美术、文学等与百鸟衣相关的作品相继问世,使得壮族百鸟衣故事得到了广泛传播。2014年,壮族百鸟衣故事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二、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回味无穷,舌尖上的非遗

横州种植茉莉花的历史悠久,最早的记载见于明代。横州有着得天独厚的种植茉莉花的自然条件,种出的茉莉花洁白朵大且香味浓郁。茉莉花茶用含苞待放的茉莉鲜花加入绿茶中窨制而成,经过层层工序制作出来的茉莉花茶,汤色明净,香气鲜灵浓郁,滋味浓醇甘甜。

2012年,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列入广西第四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茉莉花茶的制作技艺传承了横州人民的智慧,成为了横州独有的非遗文化。

三、鱼生制作技艺:鱼跃龙门,技艺精湛的传统佳肴

横州鱼生是著名的地方传统佳肴,代表着横州市的烹饪技术和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准。鱼生之所以著名,与其做法工艺之独特、选料配料之精细有着密切的关系。

横州鱼生手工艺制作的鱼片形状美、肉色鲜嫩、晶莹剔透,加上五颜六色的配料,宛如一件艺术珍品。2010年,鱼生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四、大粽制作技艺:团结和谐,寓意美好的节日习俗

在横州流存着关于大粽的传说与习俗。古时候,槎江(横州旧称)人们因贫困而创造性地包制大粽以除旧迎新。春节期间人们互赠双数的粽子,寓意好事成双。

大粽的制作技艺传承了横州人民的团结和谐精神,成为了横州独特的节日习俗。如今,大粽制作技艺已成为横州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结语

横州非遗文化丰富多彩,每一项非遗项目都承载着横州人民的智慧与汗水。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深入挖掘和传承这些非遗文化,让古韵今风在横州大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