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自古以来,昭通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昭通市致力于文化传承与创新,让千年遗产焕发出新的光彩。
一、昭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昭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始于2012年,十年来,在市文旅局党组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昭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整理、保护、传承、传播、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1. 健全四级名录
昭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始终把抓项目、建名录、强基础作为重点工作。截至目前,昭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已有301项,其中包括国家级1项、省级18项、市级82项、县区级200项。
2. 项目保护实现新突破
昭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积极组织开展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例如,苗族古歌、韩氏唢呐制作技艺、张蝴绵制作技艺等1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和端公戏等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3. 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
昭通市建立了传统手工艺传承基地,开展非遗技艺传统继承和创新。例如,苗族蜡染、竹编、北闸菜刀锻制等传统技艺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二、昭通市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昭通市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包括神话传说、习俗习惯、民间艺术等。近年来,昭通市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还积极引进现代文化元素,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 传承保护
昭阳区规划了昭通市传统村落保护计划,培育村民意识,加强村落保护。同时,昭通市还建立了传统手工艺传承基地,开展非遗技艺传统继承和创新。
2. 民俗文化体验
游客可以在昭阳古镇、柿子园、周水子等地,每年的昭阳花鼓戏节、东巨节、开尔英节、望东节等各种节庆活动中体验到当地的传统文化。
3. 文化振兴
昭通市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鼓励有创意、有价值的企业和个人参与文化产品设计和创作,并向市场推广。例如,当地的手工艺品和小吃都深受游客喜爱。
4. 文化交流
昭通市近年来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加大文化输出力度。传统舞蹈、特色小吃、民间手工艺术品等都成为了文化交流的纽带。
三、昭通市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
昭通市注重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文化遗产走进人们的生活。
1. 昭通古城的保护与开发
昭通古城是昭通市的重要文化遗产,近年来,昭通市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着力把昭通古城打造成为集散旅游文化中心,拉动昭通文旅发展的新引擎。
2. 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
昭通市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加强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3.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
昭通市积极推进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通过互联网、VR等技术手段,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昭通市的文化遗产。
总之,昭通市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让千年遗产焕发出新的光彩。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昭通市将继续致力于文化传承与创新,为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