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是昭通市的下辖县之一。这里不仅山清水秀,而且文化底蕴深厚,巧家小碗红糖作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巧家县的一张名片。本文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巧家小碗红糖的制作技艺,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巧家小碗红糖的历史渊源

巧家小碗红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当时,巧家蒙姑岳氏在从弥勒竹园镇运铜回程时,引进了甘蔗种植和榨红糖技术。自此,种甘蔗和榨红糖的传统便在金沙江两岸谷地流传开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巧家小碗红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技艺,并于2017年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古法制作工艺

巧家小碗红糖的制作工艺复杂而讲究,以下为详细步骤:

1. 甘蔗种植

巧家县地处横断山区,海拔适中,阳光充足,水源丰富,为甘蔗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当地种植的是历史悠久的老品种——荻蔗,甜度高,粘度好,营养丰富。

2. 甘蔗榨汁

将成熟的甘蔗砍下后,通过传统的石磨榨汁机榨取甘蔗汁。16斤新鲜甘蔗才能榨取1斤红糖汁。

3. 熬制糖水

将榨取的甘蔗汁过滤后,倒入特制的“牛尾灶”五口大锅中,用猛火煮至沸腾。期间需要不断撇去杂质,澄清糖水。

4. 凝固成型

当糖水煮至一定程度后,倒入特制的小碗中,让其自然凝固成型。小碗红糖因此得名。

5. 成品包装

将凝固成型的红糖块进行筛选、包装,即可成为成品。

巧家小碗红糖的独特之处

1. 品质优良

巧家小碗红糖选用地道荻蔗,制作工艺讲究,具有味道纯、口感好、品质优等特点。

2. 营养丰富

巧家小碗红糖保留了甘蔗的营养物质,具有多种保健功效。

3. 造型美观

小碗红糖造型古朴、典雅,包装别致精巧,深受消费者喜爱。

非遗文化传承

巧家小碗红糖的制作技艺代代相传,已成为巧家县的一张名片。为了传承这一古老的技艺,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投入力量,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巧家小碗红糖。

结语

巧家小碗红糖作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更代表着巧家县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让我们一起走进巧家,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品味这颗“东方巧克力”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