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这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邑,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在这片土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如同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长汀的非遗传承人,正是这些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承者,他们用一生的时间,守护着长汀的文化根脉。
长汀非遗的传承与保护
长汀县位于福建省西部,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长汀的非遗项目种类繁多,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这些非遗项目不仅反映了长汀的历史文化,更是客家人民智慧的结晶。
近年来,长汀县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举办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方式,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
长汀非遗传承人的故事
1. 长汀公嫲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汀公嫲吹》传承人傅马桥,用一生的时间,传承和弘扬这一古老的民间音乐。傅马桥说:“我们大家一起保护民族文化的源头根脉,守望精神家园的健硕未来,不断展示文化遗产的瑰丽神奇,传承客家风情的浪漫精彩。”
2. 刻纸龙灯
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灯彩(长汀童坊镇彭坊刻纸龙灯)》代表性传承人彭慕财,用百幅刻纸作品喜迎国庆。彭慕财老人从15岁开始学习刻纸龙灯技艺,至今已有60多年。他说:“我用手中的刻刀,刻下了精准扶贫、家乡风貌的作品,从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到人才振兴,用刻纸展示出来。”
3. 剪刻纸作品颂党恩
长汀县童坊镇彭坊村,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刻纸龙灯传承人彭慕财,创作了一幅幅剪刻纸作品,向建党100周年献礼。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彭慕财老人精细的构思,更体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党的忠诚。
长汀非遗的未来
长汀的非遗传承人,是这座千年古邑的文化守护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传承着长汀的文化基因,为长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长汀非遗的未来充满希望。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长汀的非遗文化一定会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