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是一个融合汉族、畲族等民族文化的山区县。这里不仅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将带您探寻周宁的非遗宝藏,揭开其文化传承之谜。

一、周宁非遗概述

周宁县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等项目。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14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705个。

二、非遗传承人:守护文化遗产的守护者

周宁县的非遗传承人,是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他们通过口传心授、实践操作等方式,将传统技艺和民俗文化传承下去。

1. 棕衣制作技艺

棕衣制作技艺是周宁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棕衣编制技艺传承人刘国清,自16岁起跟随哥哥学习制作棕衣,至今已有几十年。他精湛的技艺,让这一传统技艺得以传承。

2. 手工制硋技艺

手工制硋技艺是周宁县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肖家涨,一辈子守着老手艺,将这一技艺传承下去。

三、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

周宁县积极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建立非遗保护名录

周宁县建立了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收录了29项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等项目。

2. 搭建传承平台

周宁县搭建平台,让非遗传承人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技艺,提高社会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度。

3. 活态演绎

周宁县以活态演绎的形式,将编斗笠、砻糙米、制棕衣等民俗技艺搬上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四、周宁非遗文化的未来发展

周宁县将继续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加强传承与保护,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

1. 拓展传承渠道

周宁县将探索更多传承渠道,让非遗文化走进校园、社区,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非遗。

2. 创新发展

周宁县将结合现代科技,创新发展非遗文化,让这一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3. 推广宣传

周宁县将加大对非遗文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周宁的非遗宝藏,提升周宁的文化影响力。

周宁县的非遗文化,是福建山城的一张亮丽名片。通过传承与保护,这些非遗宝藏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