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一个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一群普米族的年轻人自发成立了一个文化传承小组,致力于守护和传承普米族的传统文化。本文将深入探讨普米文化传承小组的守护之旅,揭示他们在传承之路上的努力和成就。

一、传承小组的成立

普米文化传承小组成立于2002年,当时17岁的李长秀和其他几位姑娘在唱歌时被音乐人陈哲发现。陈哲邀请她们传承民族文化,起初她们并不理解传承的意义。但在几个月后,她们意识到这是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的机会,于是开始组建第一山村小组,也就是传习小组的前身。

二、传承的内容

普米文化传承小组致力于传承普米族的古老习俗、传统歌舞、四弦琴、口弦琴等。他们通过记录、整理和演示,让更多人了解普米族的历史和文化。

1. 古老习俗

普米族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如祭祀、婚丧嫁娶等。传承小组通过实地考察、记录和演示,将这些习俗传承下去。

2. 传统歌舞

普米族的传统歌舞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小组通过学习和教授,让更多人掌握普米族的传统歌舞。

3. 四弦琴、口弦琴

四弦琴和口弦琴是普米族的传统乐器。传承小组通过学习和演奏,让更多人了解这些乐器的魅力。

三、传承小组的努力

为了传承和弘扬普米族文化,传承小组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1. 走遍普米族村寨

和九贵,一位普米族文化传承人,从6岁起就跟父辈学习普米族舞蹈、古歌和民俗。1993年被认定为县级非遗传承人后,他走遍了兰坪县每一个普米族村寨,记录和整理普米族祭祀、古歌和民歌。

2. 培训学员

传承小组通过培训学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非遗传承人。截至2023年,他们已经培训了300余名学员,培养了5位非遗传承人。

3. 演示和表演

传承小组通过在各类活动中进行演示和表演,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普米族文化。

四、传承小组的成就

普米文化传承小组在传承普米族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 普米族文化的传承

通过传承小组的努力,普米族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传承,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

2. 普米族文化的保护

传承小组积极参与普米族文化的保护工作,为普米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3. 社会影响

传承小组的成果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让更多人关注和关注少数民族文化。

五、结语

普米文化传承小组的守护之旅,不仅是对普米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更是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弘扬。让我们共同期待,普米族文化在传承小组的守护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