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大学作为知识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场所,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本文将通过对几个精选案例的深度解析,探讨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角色、策略和实践。

案例一:青岛大学非遗文化传承创新案例

案例背景

青岛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陆婕带领团队完成的《非遗文化传承在高校图书馆的创新融合发展》案例,于2024年5月入选《图书馆报》2024图书馆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案例解析

  1. 空间资源优化利用:青岛大学图书馆整合了图书馆、民间手工艺美学馆、民俗博物馆三馆资源,实现空间资源的优化利用。
  2. 人才优势发挥:通过深化非遗研学教育,发挥人才优势,推进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
  3. 融合软硬件资源:构建立体多元的融阅读推广新模式,融合校内外人力资源,拓展全民阅读共享共赢的新思路。
  4. 新媒体资源融合:重点融合新媒体资源,开创阅读推广全媒体服务的新格局。

案例启示

高校图书馆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应注重资源整合、人才发挥、新媒体应用等多方面,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体系。

案例二:烟台大学黄河非遗文化实践

案例背景

烟台大学省级重点实践团队“承遗风古训,传文化薪火”黄河非遗文化实践队,寒假期间沿着黄河流经的城市,找寻黄河非遗文化,感受黄河文化精神。

案例解析

  1. 实地探访:拜访黄河沿岸非遗传承人,了解老手艺、新物件、老曲调、新曲目等。
  2. 实践感悟:通过躬身实践,感悟非遗传承人的守正创新,探寻黄河文化传承保护的关键要素和精神内涵。
  3. 青春力量注入:为非遗注入青春力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黄河文化的千年神韵。

案例启示

高校应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地探访、实践感悟等方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案例三:重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创新

案例背景

重庆大学以首部大型原创文献校史剧《重大·1929》的推出,展现了其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风貌。

案例解析

  1. 自编自导自演:师生自编自导自演,锻炼创作和表演能力。
  2. 重温历史时刻:通过生动的演绎,带领师生重温重大历史时刻,弘扬重大精神。
  3. 文化自信与归属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案例启示

高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创新方式传承和弘扬学校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

结语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大学的重要使命。通过以上精选案例的深度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积极探索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道,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