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这片多姿多彩的土地上,生活着众多热爱自己民族文化、致力于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的年轻人。他们用青春的热情和智慧,揭开了一幅幅民族文化传承的青春篇章。本文将介绍几位在民族文化传承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云南女孩,展现她们如何用行动诠释着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担当。

一、导游雷顺英:用青春的语言讲好家乡故事

雷顺英,一位从小在傣族村寨长大的汉族姑娘,对西双版纳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她从事导游服务工作后,立志通过自己的所学所用向大家讲好西双版纳故事。

为了能够更生动、准确地向游客介绍西双版纳的民族村寨、传统节庆、民族风俗、民居建筑以及自然风光,雷顺英总会利用碎片时间自学充电。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让五湖四海的宾客走进西双版纳,爱上这片土地。

二、德宏盈江:万人共舞,“沉浸式”体验目瑙纵歌的魅力

目瑙纵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有着悠久的历史。2024年,盈江县举办了万人共舞的“沉浸式”目瑙纵歌展演活动,让更多人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活动中,数万名群众身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围着目瑙示栋纵情歌舞。长刀铮铮、银泡闪闪、彩扇翩翩,现场气氛热烈。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了非遗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哈尼姑娘杨钰尼:创业传承非遗文化

杨钰尼,一位在云南红河哈尼梯田边长大的哈尼族姑娘,深受哈尼梯田农耕文化和歌舞文化的滋养。她热爱自己的土地,希望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自己的青春力和创造力。

在大学期间,杨钰尼利用寒暑假创立了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旨在让大山里的孩子通过学习舞蹈艺术走向更大的舞台,同时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到哈尼文化的独特魅力。她认为,作为一名少数民族青年和基层文艺工作者,要具备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努力将时尚流行元素和哈尼族的非遗结合起来,吸引更多青年加入到非遗保护的传承当中。

四、哈尼姑娘杨钰尼:保护哈尼梯田,传承世界遗产农耕文明

杨钰尼,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关注哈尼梯田的保护和传承。她认为,保护梯田,可以用歌舞做,而且要从娃娃抓起。在民族歌舞教学外,她还开展了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哈尼文化的魅力。

杨钰尼坚信,非遗从来不是散落尘土的老物件,而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是有生命力的。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类似农业类活态世界遗产的发掘、保护、利用和传承提供中国经验。

结语

云南女孩们用青春的热情和智慧,揭开了一幅幅民族文化传承的青春篇章。她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担当,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为她们点赞,期待更多云南女孩在民族文化传承的道路上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