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玉林八音,又称桂南八音、吹笛儿、吹六笛,是广西玉林地区流传的一种汉族传统吹打乐,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源自秦汉时期宫廷和军中的吹鼓乐,至明末清初传至玉林,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传承与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玉林八音的历史渊源、演奏形式、曲目特点以及传承之路。
历史渊源
玉林八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当时宫廷和军中的吹鼓乐传入广西,经过与当地民间音乐的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桂南地方特色的民间器乐——广西八音。明末清初,广西八音传入玉林,经过民间艺人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玉林八音。
演奏形式
玉林八音一般由6-8个人组成一班(队),主要以鼓、锣、钹、笛、箫、弦、琴和人声八种乐器和声演奏。演奏形式分为坐奏和行奏两种:
- 坐奏:指在特定的环境中一班人坐在八仙桌旁演奏,如庆典、红白喜事等。
- 行奏:运用于特定事件如庙会游行、结婚迎宾等。
曲目特点
玉林八音的曲目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传统曲目:与清代(南北九宫大成谱)相似,如满堂红、万年欢、山坡羊、十八摩等。
- 地方曲目:由艺人利用地方音乐素材创作的曲目,如白鹤游、白壳米、碎米、秦城、虎落平阳、老鼠偷油等。
- 歌舞伴奏曲目:用于采茶歌舞、鹩剧、春牛伴奏的相思调、撑船调等。
玉林八音的曲调演奏主要讲究三对口,即曲目分为白事专用曲目、红事专用曲目和中性曲目,达到烘托气氛的艺术效果。
传承之路
玉林八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之路面临着诸多挑战。以下是一些传承措施:
- 传承人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邀请老艺人传授技艺等方式,培养新一代玉林八音传承人。
- 学校教育:将玉林八音纳入学校课程,从小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
- 文化活动:举办玉林八音演出、展览等活动,提高公众对玉林八音的认知度和喜爱程度。
- 媒体宣传: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宣传玉林八音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结语
玉林八音作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积极传承和弘扬玉林八音,让这一千年古韵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