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信阳学院,这所坐落于豫鄂皖三省交界处的学府,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这里,学生们不仅追求学术的精进,更在探寻和传承千年文化的道路上留下了青春的足迹。本文将深入探讨信阳学院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生活,激发师生的文化自信,以及学生们在传承与发展中的实践与创新。
信阳学院的文化底蕴
信阳学院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原文化、荆楚文化、皖西文化的交融,为信阳学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学校周边的罗山皮影戏、信阳民歌、光山花鼓戏、信阳毛尖茶采制技艺、信阳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传承与创新:信阳学院的文化传承策略
1. 场馆建设:保护与展示
信阳学院斥资建设了信阳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馆,展示了罗山皮影戏、信阳民歌等30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场馆内部的设计布局、影音视频、文案解说、场景泥塑等均为学校师生自主完成,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是对学生们创新能力的锻炼。
2. 非遗课堂:教学与实践
学校聘请非遗传承人入馆任教,打造优质非遗课堂。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们不仅学习了传统技艺,更在传承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3. 非遗社团:兴趣与热情
信阳学院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建设非遗社团,如罗山皮影戏传习社、信阳民歌传习社等。社团活动激发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学生的实践与创新
在传承中,学生们也勇于创新。他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设计出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如钥匙扣、亚克力立牌、拼图、抱枕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结语
信阳学院在传承千年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与创新。学生们在校园里留下的青春足迹,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的生动写照。在未来的日子里,信阳学院将继续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更多有文化自信、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