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家族传承不仅是血脉的延续,更是文化与技艺的薪火相传。在河北省辛集市旧城村,有一个家族以其独特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默默守护着中国传统计量文化的根脉,他们就是“邢氏制秤”的传承者。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个家族,领略邢氏文化传承者的风采。
一、匠心传承:邢氏制秤的百年历程
“邢氏制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个家族的制秤技艺,从最初的走街串巷、赶集摆摊,到后来积攒资金成立“祥益公”门市,一步一个脚印,凝聚了无数心血和汗水。如今,“邢氏制秤”第五代传人邢永江,正以其对传统技艺的执着和热爱,将这门古老的技艺发扬光大。
二、匠心独运:木杆秤的制作工艺
“邢氏制秤”的每一杆木杆秤都是纯手工制作,需要经过秤杆选料、刨圆、做秤头、安装刀承、确定秤星刻度、钻坑定星、校对、秤杆着色等17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求制秤师傅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稍有差池,就会影响秤的准确性。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邢氏制秤”在民间享有极高的声誉。
三、匠心守护:木杆秤家庭博物馆的建立
为了更好地传承木杆秤文化,邢永江在老宅的基础上建起了一个木杆秤家庭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和藏品,包括各种类型的木杆秤、制秤工具以及与制秤相关的历史文献。博物馆设有四个展室,分别介绍了木杆秤2000年的发展历程、民俗文化、邢氏制秤的历史与家族变迁。这个博物馆不仅是邢氏家族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传统计量文化的重要载体。
四、匠心传承:家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邢氏制秤”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邢永江常说:“我们做的不仅仅是秤,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这种责任和担当,体现在他们对每一杆秤的精益求精,体现在他们对传统技艺的执着坚守,更体现在他们对家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正是这种精神,使得“邢氏制秤”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五、结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展望
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许多传统技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然而,像邢永江这样的文化传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对传统文化保持敬畏之心,才能让这些古老的技艺焕发新的生机。让我们向这些文化传承者致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