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井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大营街道束刻村委会的高寒山区,是一个纯苗族聚居的自然村落。这里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近年来,小水井村在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的同时,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道路,实现了从传统村落到现代宜居村的华丽转身。

一、小水井村的自然与人文资源

1. 自然资源

小水井村地处高寒山区,拥有丰富的山地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这里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是种植各种农作物的理想之地。村民世代以农业为生,种植了半边红李子、晚熟桃等林果,以及白菜时鲜蔬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结构。

2. 人文资源

小水井村是一个纯苗族村落,拥有丰富的苗族文化和传统技艺。这里的苗族同胞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传统工艺,如苗族银饰、苗绣、苗族音乐等,这些文化瑰宝成为了小水井村的文化名片。

二、小水井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1. 组织引领,绘就发展蓝图

近年来,富民县将小水井村的发展纳入全县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建设了东散公路,改善了村落的交通条件。同时,大营街道党工委组织专业规划人员,结合小水井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保留原始村貌、保存少数民族元素、建设苗族新村的统一部署,建设了民族团结文化广场、苗族文化博物馆等项目。

2. 党支部发力,齐致富

为保证小水井村的苗族同胞如期脱贫致富,大营街道束刻村党总支制定了挂钩联系自然村制度,选派熟悉苗族同胞基本情况的总支委员挂钩小水井村,宣传党的政策、了解具体情况、分析具体问题,引导苗族同胞转变生活和生产方式。

3. 土地流转,发展特色产业

依托全村山地资源,小水井村实施了土地连片化流转工程,种植了适合本地生长的林果和蔬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结构。同时,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苗族文化,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三、小水井村文化传承的乡村振兴密码

1. 保护传统村落风貌

小水井村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保护传统村落风貌,保留了原始村貌和少数民族元素。这为传承苗族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创新发展模式

小水井村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将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相结合,开发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如苗族银饰、苗绣等,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收入水平。

3.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小水井村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举办各类民族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苗族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小水井村通过保护传统村落风貌、创新发展模式、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成功实现了从传统村落到现代宜居村的转变。这些经验对于其他乡村振兴项目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