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旨在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推动农村全面发展。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乡村文化作为重要的精神财富,承载着民族记忆和文化根脉,其传承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乡村文化传承保护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将揭秘这些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乡村文化传承保护的困境
1. 文化传承主体消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乡村,导致乡村文化传承主体消减。一方面,乡村留守人员整体文化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承担文化传承的重任;另一方面,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使得一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产生排斥心理。
2. 多元文化冲击
现代工业文明深刻影响村民原有生活习惯、思维理念、价值观念,一些优秀传统文化被视为土气的、过时的封建糟粕。受市场经济冲击,村民逐渐产生文化自卑心理,进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加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精神价值。
3. 产业模式单一
部分地方为了迎合都市化发展,简单复制并不适合自身文化特征的发展方式。遍地开花的文旅小镇”、千篇一律的仿古建筑,一味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缺少创新和完整的品牌产业链。
二、乡村文化传承保护的对策
1. 激活文化传承主体
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优先选择有文化素养和为民情怀的党员担任村干部,鼓励大学生回村任职,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服务于乡村振兴。
2. 重视文化传承教育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村民文化素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传承和保护乡村文化。
3. 深化文化创新
结合地方特色,创新发展乡村文化,使之适应现代社会需求。例如,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旅游、文创产品等领域,提升乡村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4.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投入,改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为村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场所。
5. 优化文化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乡村文化传承保护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乡村文化传承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三、案例分析
以某乡村为例,该乡村通过以下措施实现文化传承保护:
- 成立乡村文化传承保护小组,负责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 鼓励村民参与乡村文化创作,提升村民文化素养。
- 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 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文化生活品质。
通过以上措施,该乡村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结语
乡村文化传承保护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面对当前困境,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乡村文化传承保护,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