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位于重庆市东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更孕育了独特的文化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本文将深入挖掘万州的文化传承,揭秘其地方瑰宝,并探寻非遗守护者之路。
一、万州文化传承概述
1.1 深耕特色文化
万州作为三峡库区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万州积极挖掘特色文化,成立了三峡库区首个文物保护修复基地,修复了三峡出土文物1000余件(套)。此外,万州还注重非遗保护传承,2022年新创非遗传承教育基地4个,命名成立非遗就业工坊15个。
1.2 挖掘农耕文化
万州以寨堡、孝善、民俗文化等为主题,建设了柱山、黄柏、熊家等农耕文化特色展示馆5个。同时,打造了3个农耕文化研学示范点,如大周综合实践基地、甘宁何其芳故居等。此外,万州还编辑出版了历史文化挖掘系列丛书《流淌的乡愁》,完成了长江流域文物资源调查,新认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等13处。
1.3 弘扬红色文化
万州积极推进三峡移民纪念馆红色基因库建设,普查革命史迹、遗址和纪念设施30处。实施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实现三峡纪念馆移民展厅三维建模,VR真人讲解库里申科烈士陵园、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等红色革命遗址。此外,万州还创作了大型现代川剧《峡江月》、四川竹琴《江姐进城》等文艺作品。
二、万州非遗项目
2.1 四川竹琴
四川竹琴是万州特色文化的一块靓丽名片,被誉为“竹琴正宗在万州”。万州竹琴历史底蕴丰厚,特色鲜明,拥有国家级传承人3人,市级传承人10人,区级传承人10人。从1927年梁山千人竹琴演唱会到1987年四川人民广播电台专程录制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华国秀演出的长篇竹琴说唱《华子良传奇》,四川竹琴在传承中不断发展。
2.2 其他非遗项目
万州曲艺百花齐放,涵盖了相声、评书、四川竹琴、金钱板、川东清音、川东盘子、四川评书、方言谐剧、相声、车灯等众多地方曲艺种类。此外,万州还拥有巴人剪纸、巴人草帽、三峡刺绣、三峡根雕、巴人古玩、巴人旗袍秀等非遗项目。
三、非遗守护者之路
3.1 加强非遗传承教育
非遗传承教育是培养非遗守护者的关键。万州通过举办非遗培训班、研学活动等形式,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识和兴趣,培养一批批非遗传承人才。
3.2 创新非遗传承方式
在传承过程中,非遗守护者要不断创新传承方式,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让非遗走进大众生活。例如,利用VR技术展示非遗项目,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非遗的魅力。
3.3 搭建非遗交流平台
搭建非遗交流平台,促进非遗项目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四、结语
万州文化传承之路任重道远,非遗守护者肩负着传承和保护地方瑰宝的重任。通过加强非遗传承教育、创新传承方式、搭建交流平台等措施,万州文化传承将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