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武义县,位于浙江省中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孕育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间文化的瑰宝。本文将带您走进武义,探寻这些古老技艺的传承之路,揭秘民间文化的瑰宝。
衢州青瓷:千年古韵,传承不息
衢州青瓷,作为武义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拥有3000多年的历史。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将婺州生产的青瓷碗列为全国第三。衢州青瓷以其独特的釉色、造型和装饰技艺,成为当时全国六大青瓷产地之一。
赖锦跃,一位年轻的非遗传承人,对青瓷制作充满热爱。他四处寻觅古陶瓷,每寻得一件,便如获至宝。在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邵文礼的悉心教导下,赖锦跃经过数年的学习钻研,于2012年创办了汉唐婺窑陶瓷工坊,开启了衢州青瓷的创作之路。
武义草昆:乡土气息浓厚的昆曲遗脉
昆曲作为中国最古老和最有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之一,拥有600多年的历史。武义昆曲属草昆流派,是昆曲从宫廷走向民间的典型代表。它删繁就简,化雅入俗,有着深厚的乡土气息。
武义陶村草昆,作为全国首批“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陶村昆曲剧团共有演职人员40余人,年龄均在50岁以上。他们因为爱好戏曲而结缘,日常除了公益演出,还会到学校里授课,让昆曲传承从娃娃做起。
武义大漆:千年技艺,焕发新生
武义大漆,又称“楚式漆器”,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壶山小学一(8)班印象童年中队的同学们在漆香草堂开启了一次特别的千年技艺探秘之旅。他们跟随技艺传承人钟宏云大师,体验了大漆瓷、漆画、红妆、描金彩绘等技艺,完成独一无二的漆器作品。
草编、泥塑:民间艺术的瑰宝
武义草编和泥塑技艺,作为武义民间艺术的瑰宝,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在少儿草编技艺培训班和少儿泥塑技能培训班上,小朋友们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草编、泥塑技艺,锻炼动手能力,开发想象力。
邵文礼:婺州窑的守护者和传承人
邵文礼,武义婺州窑陶瓷研究所的创办者,致力于传承和传播婺州窑文化。他在武义老鼠岭兴建婺州窑文化村,恢复和保护婺州古瓷——武义窑数百条龙窑的历史原样模形。邵文礼是老师、手艺人、艺术家、收藏家,更是非遗守护者。
结语
武义非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间文化的瑰宝。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这些古老技艺的传承之路任重道远。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传承和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