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花馍,作为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食用塑作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技艺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探讨闻喜花馍这一传统技艺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实现交融与传承。
一、闻喜花馍的起源与发展
1. 起源
闻喜花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唐代面塑遗物表明,这种民俗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北方地区,尤其是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等地,面花塑作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2. 发展
明清时期,闻喜花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它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兼具食用和礼仪功能。在节庆、祭祀、婚嫁、寿诞、丧葬等民俗活动中,闻喜花馍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闻喜花馍的制作技艺
1. 原料
闻喜花馍的主要原料为白面,另有豆子、枣、米类、胡椒等辅料。使用北垣面粉和北垣水制作的闻喜花馍最为正宗。
2. 工序
制作闻喜花馍至少需4到5天,包括凝水、箩面、制酵、揉面、捏形、醒馍、蒸制、着色、插面花等9大工序,以及100多道小工序。
3. 技巧
闻喜花馍的制作技艺讲究手法和造型。制作过程中,需掌握面团的调制、色彩的搭配以及塑形的基本手法。
三、传统技艺在现代生活的传承与交融
1. 社区活动
为了传承闻喜花馍这一传统技艺,各地纷纷举办相关社区活动。如日照市东港区举办的“非遗传承进社区 花馍蒸出幸福味”活动,让居民们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2. 教育普及
将闻喜花馍的制作技艺融入中小学教育,让青少年从小了解并传承这一传统技艺。
3. 创新设计
在保持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观念,创新设计闻喜花馍的样式,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4. 市场推广
通过电商平台、旅游纪念品等形式,将闻喜花馍推广至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美食。
四、结论
闻喜花馍作为一项传统技艺,在现代生活中不断实现传承与交融。通过社区活动、教育普及、创新设计和市场推广等途径,闻喜花馍这一传统美食将继续焕发新的生机,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