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将深入探讨志愿服务在传承千年文化中的作用,以及党群如何携手同行,共同推动这一进程。

一、志愿服务:传承文化的使者

  1. 志愿服务的定义与特点

    • 定义: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自愿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为他人提供帮助的行为。
    • 特点:无偿性、自愿性、公益性、自主性。
  2. 志愿服务在传承文化中的作用

    • 弘扬传统文化: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志愿者积极参与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如剪纸、刺绣、书法等。
    • 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志愿服务,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党群同行:推动文化传承

  1. 党组织的领导作用

    • 加强组织建设: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 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志愿服务的氛围。
  2. 党群合作机制

    • 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党组织与志愿服务组织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
    • 创新合作模式:探索“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将党建工作与志愿服务相结合。
  3. 志愿服务项目

    • 文化传承类项目:如非遗传承、传统文化体验、历史文化普及等。
    • 社区服务类项目:如环境保护、扶贫帮困、关爱老人等。

三、案例分析:非遗小螺号志愿服务项目

  1. 项目背景

    • 非遗小螺号志愿服务项目由城中区文化馆实施,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项目内容

    • 非遗宣讲作品征集评选、暑期研学营、志愿者暑期下基层宣讲、非遗手工体验课等。
  3. 项目成效

    • 吸引众多青少年及群众参与,让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四、结语

志愿服务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群同行,共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为传承千年文化贡献力量。让我们携手努力,让文化薪火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