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乡村一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文明的火种。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何记录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而影像志,作为一种以影像记录为主的志书形式,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真实生动的表现力,成为了助力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有力工具。
影像志的定义与价值
影像志,顾名思义,就是以影像记录为主的志书。它以影像为本体,通过长期、整体、沉浸式的观察和记录,将乡村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历史变迁等真实地呈现出来。与传统的文字志书相比,影像志更加直观、生动,能够捕捉到文字难以描述的细节和情感,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影像志的价值,不在于观赏性,而在于对文化秩序的记录、研究、分享和理解。它不仅能够记录民族集体记忆,还可以展现现实文化变迁,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在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影像志越来越成为记录乡土社会内部细节与乡土文化变迁进程的重要手段。
影像志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影像志是传承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手段。社会记忆、纪念仪式之间存在一种递进的逻辑关联。社会记忆不仅可以通过口耳相传的歌谣、神话传说来实现,还可以通过各具特色的仪式来实现。各族民众借助习惯的形成与身体体验,重现历史记忆与社区传统。影像志通过记录这些仪式和习惯,将个人的身体体验与家族记忆、社会记忆有效结合,既传递了历史文化,又增进了族群团结。
例如,在侗族踩歌堂、苗族鼓藏节、景颇族目瑙纵歌节等民族节庆活动中,人们按照规定的仪式聚集,或吟唱,或宰牲,或起舞,通过这些实践,少数民族群众形成了关于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记忆。影像志记录下这些珍贵的瞬间,使得这些文化记忆得以永久保存,成为后人了解和学习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影像志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
影像志不仅可以记录民族集体记忆,还可以展现现实文化变迁。在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影像志越来越成为记录乡土社会内部细节与乡土文化变迁进程的重要手段。
以笔者在四川平武的一次田野调查经历为例,我们的影像志先后记录了一场当地村民婚礼的前后过程、一场猝不及防的特大暴雨泥石流、一次中国扶贫基金会帮扶的乡村民宿由破败到新生的发展历程。这些影像资料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地村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也展现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乡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此外,影像志还可以为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通过影像志的记录和传播,更多的人可以了解乡村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影像志的制作与传播
制作影像志需要遵循文化本真性原则,对拍摄对象进行长期、整体、沉浸式观察和记录。拍摄者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精湛的拍摄技巧,才能捕捉到乡村生活的真实和美好。
影像志的传播也需要注重方式和方法。可以通过举办影像展、出版画册、制作纪录片等多种形式,将影像志的内容传播给更多的人。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进行线上传播,扩大影像志的影响力。
结语
影像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记录形式,在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记录和传承民族集体记忆,还可以展现现实文化变迁,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影像志这一工具,记录乡村的发展变化,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