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精神支柱,它承载着历史记忆、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团结力量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传承与发展离不开社区各界的共同努力。本文将通过几个感人实例,探讨文化传承中的团结力量,以及如何通过非遗传承促进社区共融。
非遗传承:团结的力量
1. 非遗进社区,传承与创新共融
以2023年9月15日龙华区文化馆图书馆海垦分馆开展的非遗进社区活动为例,该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同时也为非遗项目的传承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通过这样的活动,居民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拉近了传统与现代的距离,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 文化馆携手社区开展非遗文化市集
青岛西海岸新区文化馆与薛家岛街道新港山路社区联合举办的文化市集活动,展示了剪纸、草编、糖画等6项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造型、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让居民在体验非遗文化的同时,接受清廉文化熏陶,增强了廉洁自律意识。
社区共融:团结的力量
1. 民族一家亲,非遗促共融
在东莞松山湖社会事务局的指引下,松科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邀请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醒狮头制作技艺传承人郭润棠,为园区少数民族家庭、亲子家庭分享醒狮头的制作技艺以及传承人背后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活动,园区各族同胞家庭相聚一堂,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增进感情,推动各民族团结共融。
2. 高校学子进社区传播非遗文化
雨花台区马家店社区联合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组织暑期社会实践青年团队开展非遗文化进社区活动。南师学子以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的课程与游戏,带领孩子们解锁古法造纸、传统智力游戏等传统文化的奥秘,让非遗文化扎根社区、融入生活。
结语
文化传承中的团结力量是推动非遗传承与社区共融的重要动力。通过非遗进社区、文化市集、民族共融平台等形式,我们可以看到团结力量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我们共同努力,让非遗文化在社区中继续传承、创新,为社区的多彩生活增添更多的精彩与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