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要注重经济发展,更要重视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能够为乡村注入持久的生命力。本文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分析当前乡村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文化传承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涵盖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多个方面。其中,文化传承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化传承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1. 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文化传承能够保护和弘扬乡村独特的文化遗产,增强乡村的文化底蕴和吸引力。通过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乡村可以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乡村的文化软实力。
2. 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文化传承能够激发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传承传统文化,乡村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3. 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文化传承可以与乡村经济发展相结合,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通过开发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乡村可以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提升乡村经济竞争力。
三、当前乡村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
1. 文化传承意识不足
部分乡村居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些传统文化活动逐渐被边缘化,甚至面临失传的风险。
2. 文化传承人才匮乏
乡村文化传承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撑,但目前乡村普遍存在文化传承人才匮乏的问题。缺乏专业人才,传统文化难以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
3. 文化传承环境有待改善
一些乡村的文化传承环境不够完善,缺乏必要的文化设施和平台。此外,乡村文化市场发展相对滞后,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
四、文化传承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
1. 增强文化传承意识
加强乡村文化教育,提高居民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 培养文化传承人才
加大文化传承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文化传承事业。同时,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乡村合作,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文化传承人才。
3. 完善文化传承环境
加大对乡村文化设施的投入,建设完善的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等文化场所。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4.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结合乡村实际,发展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通过开发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实现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提升乡村经济竞争力。
5. 加强文化传承创新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文化创新。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文化传承方式,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五、结论
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能够为乡村注入持久的生命力。通过增强文化传承意识、培养文化传承人才、完善文化传承环境、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和加强文化传承创新,可以有效推动文化传承赋能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