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位于河北省中西部,是一块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遗产的土地。作为全国首批“千年古县”,易县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还孕育了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将带您走进易县,探寻这些千年传承的非遗文化,揭秘其古韵魅力。

易水砚:千年古县的文化瑰宝

易水砚,产于河北省易县,与端砚齐名,有“南端北易”之称。相传易水砚始于战国,盛于唐宋,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易水砚的制作技艺精湛,砚石质地细腻,砚面平滑,砚池深广,是文人墨客喜爱的文房四宝之一。

易县砚雕大师邹洪利及其女儿邹天然,是易水砚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邹天然创新设计的手把砚、文博文创砚等系列砚,在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上获得多枚金奖,易水砚远销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非遗研学: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易县中学的师生走进邹洪利易水砚工作室,进行非遗研学体验,深入了解国家级非遗易水砚。在研学空间,同学们在邹天然的指导下体验了双非遗”——易水砚拓,通过拓印这一传统技艺,将龙凤纹铺首砚上面的精美纹饰复刻成一幅幅精美的画作。

邹洪利易水砚工作室长期以来坚持开展非遗研学,旨在更好地传承与推广非遗技艺,让新一代青年更加了解本土非遗与传统文化,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非遗过大年:感受浓浓年味儿

易县首届“文化进万家·非遗过大年”活动,集结了易水砚、铜雕、满族结绳等具有代表性特色非遗项目,设置多个古风场景,让市民、游客从视觉、听觉、触觉多感官、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魅力,感受浓浓年味儿。

结语

易县非遗文化是千年古县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非遗研学、非遗过大年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易县非遗文化,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