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利川,一个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的小城,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利川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本文将带领读者探寻利川非遗的魅力,了解这些传承千年的文化背后的故事。

利川非遗概述

利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技艺、民俗等。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3项。

肉连响:东方“迪斯科”的魅力

肉连响是利川市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起源于土家族民间舞蹈“泥神道”。它是一种体育和舞蹈相结合的娱乐形式,表演者仅以双手击打身体各个部位,发出整齐、清脆的辟啪声,同时口内以舌颤动发声击节。肉连响节奏明快、表演滑稽诙谐,娱乐性极强,被誉为东方“迪斯科”。

利川灯歌:彩龙船上的民间演唱

利川灯歌是利川土家族人逢年过节、喜庆集会时的民间演唱形式,主要以彩龙船为道具。它唱腔优美,富有地方特色,是利川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川小曲:传承400余年的艺术瑰宝

利川小曲起源于本市南坪一带,由明末清初传唱至今已有400余年。代表性曲目有《老杨三住青松塝》、《丢卒保车》、《千里寻妻》等。它唱腔优美,富有地方特色,是利川民间文化的瑰宝。

柏杨豆干生产技艺:贡品背后的历史

柏杨豆干以其色泽金黄、质地细腻、美味绵醇而闻名遐迩。柏杨集镇生产豆干有着300多年的历史,并一度成为上送朝廷的贡品。柏杨豆干生产技艺于2011年5月被公布为湖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绕棺舞:祭祀舞蹈的传承

绕棺舞,俗名打绕棺,是利川流传最广的一种祭祀舞蹈。它风格粗犷豪放,刚劲夸张,动作摹拟了民间生产与生活情景。绕棺舞于2011年1月被公布为恩施州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利川木雕:精湛技艺的传承

利川木雕以牟利忠根雕为代表,于2016年7月被公布为湖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利川木雕技艺精湛,作品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利川竹琴:民间乐器的传承

利川竹琴是在全市流传较广的一种民间乐器,其音色清脆悦耳,富有地方特色。利川竹琴于2019年9月被公布为恩施州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结语

利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见证了利川人民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让我们共同探寻利川非遗的魅力,为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点赞,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