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这里不仅自然风光秀丽,更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靖州的非遗文化,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见证了靖州人民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前行的脚步。
非遗的传承:薪火相传的民族文化
靖州的非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苗族歌鼟、雕花蜜饯、苗族织锦等。这些非遗项目承载着靖州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苗族歌鼟:多声部苗歌的艺术魅力
苗族歌鼟是靖州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音乐,它集茶歌、酒歌、饭歌、山歌、三音歌、担水歌等为一体,贯穿于苗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歌鼟的歌词多为七言四句,内容涉及历史传说、祭祀礼仪、生产劳动、婚姻恋爱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近年来,靖州县通过举办各类非遗项目技艺传播活动,如非遗成果展、非遗学习体验等,让学生和群众近距离感受非遗的艺术魅力,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雕花蜜饯: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靖州的雕花蜜饯是一种传统纯手工技艺,以其精美的雕刻工艺和独特的风味而闻名。在传承过程中,靖州人民不断推陈出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使雕花蜜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苗族织锦:指尖上的非遗文化
苗族织锦是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它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苗族文化的传承。靖州的苗族织锦技艺传承人龙江林,用一根根丝线,织出了苗家儿女对生活的热爱。她积极参与非遗保护项目,为苗族织锦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非遗的创新: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
在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靖州人民也在不断创新,使非遗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非遗进校园:让非遗走进青少年生活
靖州土桥小学争做筑牢中华民族意识共同体的民族团结示范校,为使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扎根,启迪全校青少年的心智,组织传承人和志愿者在学校建起非遗传习基地,举办各类非遗项目技艺传播,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传统文化第二课堂。
非遗技艺展示:让非遗走进大众视野
靖州通过举办各类非遗技艺展示活动,如非遗技艺及特色产品美食展示活动、非遗进社区活动等,让非遗走进大众视野,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非遗文化。
结语
靖州的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靖州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传承与创新中,靖州非遗文化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推动靖州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