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河北,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河北省各地学校积极开展非遗文化传承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培养新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本文将带您走进河北的校园,揭秘那些在传承优秀文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学校传奇。
一、非遗进校园:河北涞水王村学校的点蓝工艺体验
涞水县王村学校邀请非遗传承人万阳磊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活动中,万阳磊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宫廷掐丝珐琅的起源和发展,详细介绍了从设计图案、制作铜胎、掐丝、点蓝等制作工艺流程。孩子们在听的过程当中,时而凝神思索、时而互动提问,对掐丝珐琅的制作技艺充满了敬佩和好奇。
二、美育芳草:定州中学民乐节目《打枣》走进国家大剧院
定州中学民乐节目《打枣》入选京津冀特别策划暨闭幕活动,亮相国家大剧院舞台。该节目将民间传统吹打乐与民族管弦乐巧妙融合,展现了金秋时节红枣丰收的喜悦。此次展演不仅展示了定州中学子位吹歌的魅力,也促进了京津冀三地青少年学生学习交流。
三、舞狮进校园:卢龙县石羊虎村舞狮传承人走进校园
卢龙县石羊虎村舞狮表演已有百年历史,传承人走进当地校园,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活动中,孩子们零距离接触并了解传统舞狮,为传统与现代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卢龙县注重将特色非遗课程融入学校的日常课程中,有效促进当地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四、吴桥杂技艺术学校:传承吴桥杂技,绽放时代风采
吴桥杂技艺术学校的学员在练习草帽技巧、抖空竹等技艺。沧州市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将吴桥杂技打造为开展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来,当地出台一系列措施,强化对吴桥杂技的传承保护,使其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
五、非遗面塑进校园:蠡县南庄镇中刘佐村小学的面塑课程
蠡县南庄镇中刘佐村小学邀请非遗面塑传承人冯三杏为同学们讲授了一堂精彩生动的非遗面塑课程。在冯三杏的指导下,同学们纷纷尝试面塑制作,零距离感受传统面塑文化的艺术魅力。
结语
河北的校园在传承优秀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活动,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