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贵州,这片被誉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其中,苗族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探访。在这片土地上,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如同守护者一般,默默地守护着苗族的千年文化。本文将带您走进贵州,探寻苗族的传承足迹,揭秘这些非遗文化的守护者。
苗族非遗文化的瑰宝
苗族文化源远流长,其非遗文化瑰宝更是璀璨夺目。以下列举几个代表性的非遗项目:
1. 苗歌
苗歌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旋律优美,歌词丰富,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信仰和情感。然而,由于传唱难度大和专业人士流失,苗歌逐渐小众化。为了传承这一文化瑰宝,一些团队和传承人正通过互联网等平台进行推广。
2. 苗绣
苗绣是苗族女性的传统技艺,以其独特的图案、色彩和技艺,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苗绣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实用价值,是苗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苗族银饰
苗族银饰工艺精湛,造型独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银饰是苗族女性的重要装饰品,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者的坚守
在贵州,有许多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在默默地坚守着这份使命。以下列举几位代表性的人物:
1. 张兴耀
张兴耀是苗歌非遗传承人,退休后多次受邀到各地进行苗歌传唱,如今正为培训苗歌学员而奋斗。
2. 龙通珍
龙通珍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古歌代表性传承人,从6岁开始跟随祖母、母亲学习苗族古歌,20岁后成为歌手,对苗族古歌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3. 唐守成
唐守成是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的鼓藏头,同时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族鼓藏节传承人和雷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医药·肝炎疗法代表性传承人。
数字化传承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传承成为非遗文化保护的重要手段。以下列举几个数字化传承的案例:
1. 多彩贵州文化产业投资集团
多彩贵州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致力于将贵州的非遗文化进行数字化保护、开发和应用,如苗绣文创产品的开发。
2. 台江县非遗中心
台江县非遗中心工作人员对散落于民间的绣品进行视频、图片、音频、文字记录,再上传到省里进行数字化处理。
结语
贵州苗族的非遗文化传承者,如同守护者一般,默默地守护着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要更加重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这些瑰宝焕发出新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