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省份,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更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文化。在这片沃土上,诸多民乐瑰宝历经沧桑,传承至今。本文将带您走进福建民乐的传承秘境,揭秘那些守护民间瑰宝的传承者名录。

一、福建民乐的源远流长

福建民乐历史悠久,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福建民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韵味,被誉为“东南丝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南音、十番古乐、泉州北管、采茶灯等。

1. 南音

南音,又称“南曲”,起源于唐宋,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南音以琵琶、二弦、三弦、笛子等乐器为主要伴奏,其旋律优美、节奏舒缓,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

2. 十番古乐

十番古乐,起源于福建连江,是一种集吹、拉、弹、打于一体的综合性音乐形式。它以锣鼓、笛子、唢呐等乐器为主,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3. 泉州北管

泉州北管,起源于福建泉州,是一种以打击乐器为主的传统音乐形式。其音乐节奏明快,旋律悠扬,具有浓厚的闽南文化特色。

4. 采茶灯

采茶灯,起源于福建龙岩,是一种以歌舞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民间艺术。其舞蹈动作优美,歌词朗朗上口,富有地方特色。

二、民间瑰宝的守护者

在福建民乐的传承过程中,许多民间艺术家和传承人默默付出,为这些瑰宝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守护者:

1. 林瑞霖

林瑞霖,福建连江人,是连江十番古乐的传承人。他致力于推动十番古乐进校园、进社区、上舞台,扩大了其影响力。他还推动成立连江十番古乐研究会,培养了多批学生乐队。

2. 黄福安

黄福安,福建莆田人,是文枕琴演奏家、作曲家。他潜心钻研文枕琴音乐,多次获得国家、省文化、广电部门等主办的音乐佳奖,并多次受邀出访亚洲、欧洲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

3. 庄龙宗

庄龙宗,福建泉港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一生致力于北管的传承与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民间艺术。

4. 李水星

李水星,福建泉州人,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拍胸舞)传承人。他致力于拍胸舞的传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三、传承与发展

面对日益严峻的传承困境,福建民乐的传承者们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以下是一些举措:

1. 教育传承

将福建民乐纳入学校课程,培养新一代传承人。例如,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就开展了拍胸舞进校园活动。

2. 文化交流

通过举办各类民乐演出、研讨会等活动,促进福建民乐的交流与传播。

3. 创新发展

结合现代音乐元素,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福建民乐作品。

总之,福建民乐作为我国民间音乐的瑰宝,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传承与发展。让我们致敬那些守护民间瑰宝的传承者,为福建民乐的辉煌明天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