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恩平市,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孕育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尤以茶坑石雕刻技艺、恩平裹粽制作技艺、恩平濑粉制作技艺等为代表,它们是恩平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地方特色。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千年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它们如何点亮古韵今辉。

茶坑石雕刻技艺:匠心独运,石破天惊

起源与发展

茶坑石雕刻技艺起源于清朝嘉庆年初,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恩平茶坑石,又称恩平石、茶坑砚石、恩州奇石,质地柔韧、缜密,纹理丰富,色泽多姿多彩,是制作雕刻工艺品的绝佳材料。

技艺流程

茶坑石雕刻技艺包括选材、设计、勾图、除浮、大雕、精修、抛光、捺蜡等8个流程。其中,设计、大雕、精修是重要环节。大雕步骤中,使用茶坑石雕刻技艺的独特工具——肩铲,技艺娴熟者可迅速雕琢出细腻的质感。

传承与创新

林志明作为茶坑石雕刻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通过二十多年的创新传承,让恩州奇石这一非遗文化瑰宝重焕时代光彩。他还利用茶坑石中蕴含的26种微量元素及其能改变水分子的特性,创新出一系列与茶文化相关的作品,并开发了水处理矿化材料。

恩平裹粽制作技艺:粽香四溢,传承文化

历史渊源

恩平裹粽制作技艺历史久远,据历史记载,粽子在晋代被定为端午食品,恩平裹粽也应流传于晋代之前,已有1600年以上。

制作流程

恩平裹粽的制作分为摘叶、采扎、备米、制馅、裹扎、煲煮等六大流程。其中,恩平裹粽分为咸肉粽和枧水粽两大类,细分为扭向四角形状的天地粽、单锥型和双锥形的龙角粽、四方形的回门粽等。

文化内涵

恩平裹粽裹制礼俗蕴含着丰富的感恩、崇德、祈福等传统文化,技艺精细,具有显著的药食同源文化及鲜明的地方特色。

恩平濑粉制作技艺:细如发丝,美味传承

起源与发展

恩平濑粉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据《恩平县志》记载,恩平建县始于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距今1800多年。

制作流程

恩平濑粉传统的制作技艺主要有搓粉、煮粉头、和粉、上槽、轧粉、濑粉、晾粉等工序。每个工序均有其独特的技艺特色和要求。

文化意义

恩平濑粉制作技艺不仅是一种传统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中秋节期间,恩平濑粉是家家户户必备的食品,寓意团圆、团聚、长久健康平安。

结语

恩平的千年技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地方特色。在新时代背景下,这些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还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我们共同期待,恩平的千年技艺在传承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