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背后,有一群默默无闻的文化传承者,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专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运会之中,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本文将带您走进这些文化传承者的故事,了解他们的贡献。
一、川剧变脸:传统技艺的现代演绎
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31名变脸方阵的演员惊艳亮相,向世界展示了成都古老的非遗文化——川剧变脸。这些演员中,任鑫便是其中一位。她从小喜爱跳舞,通过选拔进入四川电影电视学院舞蹈表演专业,并在大运会前夕接受了近4个月的集中训练。
川剧变脸技艺的学习对于这些演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他们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戏曲形体训练和艺术熏陶。然而,通过戏曲表演形体基本功训练、川剧变脸特有形体训练以及变脸技巧练习,他们最终能够熟练地进行川剧变脸表演。
二、巴蜀文化:大运会的文化底蕴
成都大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次全方位的文化交流。在成都大运会的赛场内外,巴蜀文化的符号与象征随处可见。例如,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其图案元素覆盖了本届大运会的方方面面,从开幕式主体育场的穹顶到火炬塔的造型,再到会徽、奖牌绶带。
此外,蜀锦、蜀绣、川剧变脸等都是属于巴蜀大地的代表性文化符号。这些文化元素在成都大运会上的展示,不仅向外国运动员展现了天府之城的文化底蕴,也在讲述着精彩而厚重的中国故事。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大运村的折纸艺术
在成都大运会文化交流主题展示活动中,攀枝花折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相活动现场。非遗传承人黄昰用一张小小的黑色折叠纸,几经翻折,一个生动可爱的企鹅折纸在他手中逐渐成型,引得现场阵阵掌声。
攀枝花折纸第一人王应新,将这门手艺带进大运会,让国外友人一起体验。他从小对折纸感兴趣,经过多年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折纸手法包括折、绘、剪、组合,将中国传统折纸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
四、大运会博物馆:历史与文化的交汇
成都大运会博物馆记录了历届大运会的精彩时刻、赛场内外的故事。博物馆展厅面积达3300平方米,分布在主体育场D区的1层和6层。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大学生体育运动的百年过往、大运会60余年历史。
博物馆丰富的展品让众多游客流连忘返,一张张历届大运会的精彩照片前聚集着不少游客打卡留念。这些展品不仅记录了历史,更展现了大运会背后的文化传承。
五、总结
成都大运会背后的文化传承者们,用自己的热情和专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运会之中,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他们的故事和贡献,将永远铭刻在大运会的历史长河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