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鼓书,作为一种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民间艺术形式,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深入探讨都昌鼓书的起源、发展、传承以及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文化创新。

一、都昌鼓书的起源与发展

1. 起源

都昌鼓书起源于唐宋时期,历经数百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据史书记载,都昌之学建于唐咸通中,宋因之,建炎之后更”。大批本土名仕名儒辈出,他们著书立说,在都昌广建书院,教化乡里,由此讲学”风行。讲学先生又常与民众讲今古奇观”,于是派生讲传。明万历年间,青阳腔传入都昌,与本土盛行的弋阳腔揉合成高腔,普及全县。

2. 发展

都昌鼓书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形成了道情腔、说书腔两大风格迥异的流派。至清,已有专设专场和职业说书艺人,曲目达数十本。都昌鼓书内容广泛,具有厚重的民族文化价值,多变的击鼓技艺和声情并茂的演唱艺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二、都昌鼓书的传承与保护

1. 传承

都昌鼓书的传承主要依靠师徒相授和民间流传。历代鼓书艺人通过口传心授,将技艺代代相传。如陈厚贤传夏巧亭、夏巧亭又传朱毛仔,朱毛仔将鼓书技艺炼就炉火纯青,唱红景德镇、乐平等地书场,并多次获奖。

2. 保护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都昌鼓书,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10年,都昌鼓书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此外,各地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都昌鼓书。

三、都昌鼓书的文化创新

1. 创新形式

在新时代背景下,都昌鼓书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表演形式。如将鼓书与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使表演更加丰富多彩。

2. 创新内容

都昌鼓书在内容上,也不断与时俱进。如创作反映当代生活、弘扬正能量的曲目,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创新传播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都昌鼓书也开始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如制作鼓书视频、开设鼓书直播等,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都昌鼓书。

四、结语

都昌鼓书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弘扬都昌鼓书,使其在创新发展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