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这座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的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上,隐藏着许多千年文化传承的秘密宝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宝藏的面纱,探寻崇左的独特魅力。

一、太平古城:千年历史的见证

崇左市太平古城历史悠久,始建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古城垣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历经元、明、清各朝的变迁,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古城垣的建立与消失,见证了这座古城的沧桑变迁。

1. 古城垣的建立与消失

明洪武五年,太平古城垣建成,高2丈1尺、厚1丈1尺、周长624丈,共有五个城门。然而,明永乐六年左江大水淹塌城垣400多丈。新中国成立以来,因扩大城建,古城被拆除夷平,砖石被拿去铺设街道。

2. 古城的复原与扩建

近年来,崇左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古城进行复原与扩建。整个景区围绕骆越文化、壮乡文化、水文化、糖文化等主题,在原址上复原并扩建了内河,修缮了古城墙,重现了古城的历史风貌。

二、花山岩画:骆越文化的瑰宝

花山岩画位于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是骆越人——壮族的祖先留下的重要文化遗存。这些岩画创作于战国至东汉时期,历时700多年。岩画中的1950多个图像,记录了两千多年前广西生活的样貌。

1. 岩画的创作与意义

骆越人创作岩画的目的,目前专家倾向于认为是为了祭祀神明。岩画中的“跳舞的小人”栩栩如生,展示了先人们在向我们展示他们的生活、信仰以及人生哲学。

2. 世界文化遗产

2016年7月15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岩画类的第一个世界遗产。

三、壮锦:千年古韵的传承

壮锦,起源于汉代,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壮锦色彩鲜明、结构严谨,纹样图案丰富,代表着壮族民众的生产场景。壮锦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壮锦的制作工艺

壮锦的制作工艺独特,采用“通经断纬”的方式织就。织娘们用巧手在木制织锦机前上下翻飞,制作出精美的壮锦织品。

2. 壮锦的传承与发展

为了传承和发展壮锦技艺,广西开展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壮锦艺人尝试用不同材质的经纬交织,拉近非遗与时尚的距离,让千年古韵焕发新的生机。

四、结语

崇左,这座充满千年文化传承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古城的沧桑、岩画的神秘、壮锦的韵味。让我们一起走进崇左,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