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北京,这座拥有三千余年建城史与八百余载建都史的古都,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承载着北京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本文将带您踏上探寻北京非遗的旅程,感受千载匠心的传承。
一、民间音乐:智化寺京音乐
智化寺京音乐,源于唐宋的宫廷音乐,是明清时期流传在北京地区的传统音乐。自1446年由明代宫廷传入智化寺后,一直按照口传心授方法代代相传,迄今已有560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有古乐中唯一按代传袭而沿袭至今保存完好的乐种,被誉为“中国音乐活化石”。
传承方式
智化寺京音乐有着保守严格的传承训练方式,艺僧们般要先学乐谱,后学乐器,七年后方可出师。至今已传承27代从未断线。
音乐特点
智化寺京音乐以吹管乐器为主奏乐器,辅以云锣、鼓、磬等打击乐器,曲调古朴典雅、悠扬深沉。它采用中国传统记谱法工尺谱来记谱。
代表曲目
智化寺京音乐的传统曲目有《喜秋风》《拿天鹅》《清江引》《梅花引》《小华严》《醉翁子》等。
二、民间舞蹈:京西太平鼓
京西太平鼓,自明代起在北京流传。清初,京城内外太平鼓极为盛行,是一种老百姓自娱自乐、集体传承、集体发展的传统舞蹈。
起源与发展
太平鼓最初与驱术有关,起源于古老的巫术,是用于祛邪除崇的祭祀仪式。在中原汉族地区,祭祀时以单而羊皮鼓作为祛器。打鼓祭祀古已有之,其本息是祛除瘟疫、祈求平安。
舞蹈特点
太平鼓舞蹈在北宋后期称为“打断”,后官方禁绝,改称太平鼓。到明清时期,太平鼓主流已与巫术无关,成为城乡普遍盛行的民间舞蹈。
三、传统戏剧:昆曲、京剧
昆曲和京剧,都是北京的传统戏剧,它们各具特色,被誉为中国戏曲的“双璧”。
昆曲
昆曲,源于元末明初的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昆曲以其细腻的表演、优美的唱腔、独特的音乐、丰富的剧目而著称。
京剧
京剧,原名“皮黄戏”,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脸谱、服饰而闻名。
四、其他非遗项目
北京还有许多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如:
- 燕京八绝:景泰蓝、花丝镶嵌、金漆镶嵌、雕漆、牙雕、玉雕、宫毯、京绣。
- 北京评书、北京相声、北京琴书等曲艺形式。
- 北京小吃、北京传统糕点等美食文化。
结语
北京非遗,千载匠心之旅。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北京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这些非遗项目,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