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省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安徽四大名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不仅以其独特的品质闻名于世,更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传承千年的记忆。
一、黄山毛峰:传统与创新并存的绿茶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是绿茶烘青类的代表。其传统制作技艺分为三道炒茶、三道揉茶、三道烘茶。炒茶工序包括高温快炒、中温慢炒、低温炒香;揉茶工序则分为先轻揉、后重揉、再轻揉;烘茶工序包括高温快烘、中温复烘、低温提香。
谢四十,黄山毛峰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他首创了‘机械法’‘清洁连续化’‘智能产业化’等技艺,实现了黄山毛峰的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既保留了传统口感和味道,又推动了产业发展。
二、太平猴魁:手工捏尖的绿茶精品
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以其独特的“两叶抱一芽”的干茶外形和鲜嫩的口感著称。其采制过程包括采摘、摊放、拣尖、杀青、整形、烘干。其中,手工捏尖是太平猴魁的重要工艺。
方继凡,国家级太平猴魁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在分享太平猴魁的传承与创新时提到,太平猴魁的采摘以一芽三四叶为标准,坚持四拣八不采,挑选一芽二叶初展的茶叶制作出品质好的茶。
三、祁门红茶: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
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红茶,也是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其制作技艺源远流长,早在清代光绪年间即创制成功。
王昶,祁门红茶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在新时代下,他分享了祁门红茶活态传承的经验。通过创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推动祁门红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四、六安瓜片:千年传承的绿茶瑰宝
六安瓜片,产于安徽省六安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技艺传承了千年。六安瓜片的制作过程精细复杂,从选竹、编制到成品,需经历十几道工序。
在《活起来的技艺》六安篇中,主持人马滢和孙鹏飞与嘉宾姚俊老师一同走访非遗市集,探索六安的传统手工艺,见证了六安瓜片文化的活力与生命力。
结语
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一杯香醇的茶,传承着千年的文化记忆。在新时代,我们应更加重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