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了解与雨水有关的习俗,感受雨水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 通过收集雨水的材料,传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教学重点
- 通过收集雨水的材料,传承民俗文化。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教学手段
- 教师准备:了解各地有关雨水习俗。有关雨水习俗的图片,各种与雨水庆祝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
- 学生准备:与雨水有关的知识、习俗。
教学设计
一、导入
- 请同学回忆上一个节气是什么?有什么习俗?
- 出示主题“雨水”,猜一猜这个名称你联想到了什么?
- 说说你的课外准备。
二、雨水的简介
-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
- 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 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三、雨水的由来
- 教师出示PPT讲解。
- 公历每年的2月18日至20日,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时为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利条件。
四、雨水的习俗
- 教师展示有关雨水习俗的图片和文字介绍。
-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雨水习俗。
五、实践活动
- 学生分组,每组收集雨水的材料,如雨伞、雨衣、雨靴等。
- 学生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制作与雨水相关的手工艺品。
-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
六、总结与反思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内容。
-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雨水教案实践课,学生了解了雨水节气的历史渊源、习俗和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传承民俗文化,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