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钦州,这座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的滨海城市,拥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从坭兴陶的制作技艺到独特的采茶戏,从千年古龙窑的薪火相传到现代职业教育与非遗文化的融合,钦州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路上,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

非遗文化的传承:千年古龙窑的薪火相传

钦州坭兴陶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钦江古龙窑,作为国内现存最长的古龙窑,见证了坭兴陶从古至今的制作技艺。在传承过程中,钦州市非遗中心与当地职业教育学校合作,开设非遗传承实践课堂,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掌握这门古老的技艺。通过师徒制和现场教学,非遗传承人将技艺传授给新一代,确保了坭兴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非遗文化的创新:非遗+职业教育

钦州市非遗中心积极探索“非遗+”道路,将非遗文化融入职业教育。以钦州大蚝烹饪技艺为例,非遗中心与农业学校和商贸学校合作,开设了“非遗美食技艺进职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烹饪技艺,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这种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非遗文化的传播:非遗进校园与文旅融合

为了更好地传播非遗文化,钦州市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和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来。此外,钦州市还积极推动非遗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了“走读广西-阅绘钦州非遗”等主题活动,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体验非遗文化,感受地方特色。

非遗文化的保护:政策支持与民间参与

在非遗文化的保护方面,钦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支持力度。同时,鼓励民间力量参与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结论

钦州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路上,充分发挥了地方特色,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发展道路。通过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