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这片位于中国西北的广袤土地,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在这片土地上,许多古老的文化传承基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本文将带领读者走进青海,一探这些古老文化传承基地的神秘魅力。

一、河湟建筑艺术传承基地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河湟建筑艺术传承基地,是青海省内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基地。这里不仅展示了河湟地区的建筑艺术,还通过舞台剧等形式,让年轻人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

1. 舞台剧《河湟故事》

《河湟故事》是一部以河湟地区为背景的舞台剧,讲述了年轻设计师在交流与碰撞中,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平衡之道,最终设计出既融入传统又兼具现代特色的新庄廓。这部剧不仅展现了河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还深刻探讨了文化传承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2. 学生参与与体验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河湟文化资源,让学生参与其中,享受其中。通过挖掘并培养在校生,开展并培育和推广原创舞台剧作品,成功营造了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青海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走出深闺,重新回到百姓身边。

1. 蒙古族服饰传承与发展

在格尔木市的蒙古族服饰、刺绣手工艺传承基地,省级非遗传承人吴英向学员介绍蒙古族服饰的特点。蒙古族服饰色彩绚丽,长袍的边沿、袖口、领口处大多以绸缎花边和‘云卷’图案以及动物皮毛加以装饰,既美观大方,又极为实用。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努力

在政府及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走出深闺,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三、玉树非遗展演

玉树州举办的“玉”见璀璨·玉树非遗成果展演,展示了20余种玉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特色文旅产品,全面彰显了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丰硕成果。

1. 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

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独具匠心的文旅产品,不仅承载着深厚的藏文化底蕴,也展现了玉树在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方面的积极探索与不懈努力。

2. 民间歌舞与艺术天赋

玉树州是一个民间歌舞极为丰富而独特的地区,这里的人们以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是跳舞而自豪。艺术灵感如泉涌般不竭,展现了玉树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四、河湟皮影戏传习所

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长宁镇的河湟皮影戏传习所,是青海文化版图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周帮辉以其精湛的技艺,守护着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皮影戏。

1. 皮影戏的制作与表演

皮影戏利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的照射下,结合音乐和唱腔,演绎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周帮辉对皮影艺术的深刻理解,让传习所内灯光昏黄,皮影在幕布上演绎着古老而又神秘的故事。

2. 传统文化魅力的窗口

河湟皮影戏不仅是一项非遗艺术,更是一个让人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窗口。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观众前来观赏,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五、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官亭镇三川科技文化中心是官亭镇最为显眼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基地中的朱海山纪念馆,展陈着这位官亭人的生平事迹,他在家乡创办学校,创建藏书10万余册。

1. 民族团结的象征

官亭镇土、汉、回、藏、东乡等八个民族关系融洽、文化交流深厚的动人故事,在这里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两棵古树已成为官亭镇民族团结的象征,各民族互帮互助也成为官亭镇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

2. 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

官亭镇始终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为主线,带动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以思想引领绘就民族团结的同心圆。

总结

青海的古老文化传承基地,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这些基地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些神秘的文化传承基地,感受古老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