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土家族,作为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西兰卡普、毕兹煞、土家花灯等,都是土家族文化中璀璨的瑰宝。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传统文化面临着传承的挑战。本文将带您走进土家文化的守护者,揭秘他们动人的故事。

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传承非遗技艺

西兰卡普,土家族语中意为“花铺盖”,是一种传统的手工织锦,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湖北来凤县,81岁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唐洪祥,是西兰卡普技艺的传承者之一。

唐洪祥自幼对西兰卡普感兴趣,20世纪70年代师从西兰卡普传承人叶玉翠学习技艺。经过数十年的钻研,他已成为西兰卡普技艺的佼佼者。如今,唐洪祥在土家织锦博物馆中,一边讲解示范编织过程,一边指导孙女唐洪祥,传承这门古老的技艺。

土家语传承:毕兹煞的守护者

毕兹煞,土家语意为“土家语”,是土家族的一种语言。在来凤县,毕兹煞传承者储永明致力于土家语的传承与发展。

储永明自1990年起,利用寒暑假时期拜访土家语老人,学习收集整理土家语资料。1991年,他出版了《民族传统教育》,详细介绍了土家语知识。1994年,储永明在百福司民族小学开设土家语课,为土家语的传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土家花灯:民间艺术的传承者

土家花灯,是一种唱舞结合的民间艺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在张家界土司城,土家花灯非遗传承人向师君,已与土家花灯结缘四十多年。

向师君自12岁开始学习土家花灯,2015年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花灯代表性传承人。她表示,要学好土家花灯,需要融会摸、爬、滚、打和身、手、步、扇等花灯戏基本功。

结语

土家文化的传承者,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民族瑰宝。他们的事迹,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让我们向这些土家文化的守护者致敬,为他们的付出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