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土地,孕育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古老技艺。从精美的壁画彩绘到古朴的黑陶制作,从精湛的剪纸艺术到独特的法华陶瓷,这些传统工艺不仅是山西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这些古老技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山西文化传承之光,照亮着未来的道路。
古建彩绘:匠心传承,焕发新生
山西榆社古建彩绘技艺历史悠久,素有“古建之乡”的美誉。榆社古建集团通过不断创新,参与国内外众多古建筑修缮项目,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和文化传承力量。他们不仅传承了古老的壁画彩绘技艺,还独创了“揭墙泥画”技术,创新了“泥皮壁画”,让古建彩绘技艺更具生命力和影响力。榆社古建集团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居民带来了经济收入,也为古建筑修缮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传统工艺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黑陶技艺:传承非遗,弘扬文化
山西高平的黑陶工艺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制陶技艺,造型典雅、古朴大方、艺术精湛,如铁之质,似玉之润。为了传承好非遗文化,高平市马村镇建立了黑陶文化体验馆,展出各类黑陶工艺品,并设置黑陶制作体验区,让游客亲身体验黑陶制作技艺。在黑陶制作技艺中,安氏陶业黑陶制作体验馆负责人安全带领团队成功打破了黑陶无彩的技术壁垒,让黑陶技艺得到了创新和发展。他们的努力不仅使黑陶技艺得到了传承,更使其在创新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非遗传承人:文化传承有担当
在山西忻州古城,有许多民间手艺人,他们学习传承先辈的古老技艺,让传统手艺发出耀眼的光芒。例如,锔艺高手传承着修补瓷器的技艺,剪纸艺人巧手剪出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这些手艺人不仅是技艺的传承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法华技艺:重放光彩,推向国际
法华器、推光漆、澄泥砚是山西的“三宝”,其中法华技艺作为一种低温釉陶瓷,由琉璃演变而来,色彩丰富,晶莹幻变。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乔氏法华技艺代表传承人乔加胜,用一生的热爱和坚持,让法华技艺重放光彩。在第四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法华技艺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不仅是法华技艺的荣耀,更是山西文化传承的骄傲。
文化传承发展:新意满满,影响深远
在第六届山西文博会上,年轻的非遗传承人李文媛展示了广灵青红剪纸的色彩和图案创新,展现了非遗在新时代的活力。文物修复师李朋飞通过研学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做到文化传承。山西省图书馆的文创产品,让珍贵的古籍文献“活”了起来,深入浅出地影响人们的生活。这些例子都表明,山西的文化传承发展有了新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书本和说教,而是通过研学、文创等新形式,让文化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影响人们的生活。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培育未来
山西省教育厅公布认定了37个基地成为2022年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涵盖了射艺、传统纺织技艺、舞狮、木偶皮影等多个项目。这些基地不仅是技艺的传承地,更是文化的孵化器,为青少年提供了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培育着未来的文化传承人。
忻州古城:保护+传承,让非遗焕发新生
忻州古城积极引进杰出企业、优秀人才与丰富资源,通过加强历史建筑保护、挖掘文化内涵和创新文旅业态,合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之城。90后非遗木雕传承人闫帅在忻州古城开起了“闫式工坊”文创店,希望非遗木雕能在他的努力下发扬光大。忻州古城的保护和传承,不仅让古老的技艺得以延续,更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结语
山西的文化传承之光,不仅照亮了过去,更指引着未来。这些古老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是山西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缩影。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山西将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古老技艺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