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山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古建筑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山西在文化传承保护方面所采取的多维举措。

一、政策支持与框架协议

1. 政策支持

山西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传承。例如,《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山西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2. 框架协议

山西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签署了《关于合作保护利用山西文化遗产的框架协议》,双方就共同推进山西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达成共识。这标志着山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保护与修复

1.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

山西省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上位居第一,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居全国第四。针对这些文物,山西省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对应县木塔、永乐宫、平遥古城等国宝级文物进行特殊保护,全面开展不可移动文物日常保养维护。

2. 古建筑修复

在古建筑修复方面,山西省坚持“不破坏文物的历史信息,把人为干扰降到最低”的原则。例如,太原市钟楼街的修复工作,不仅没有拆除一处老建筑,而且原汁原味修缮了一批存在于老太原人记忆中的老建筑。

三、活化利用与创新实践

1. 博物馆热

近年来,山西各大博物馆迎来大量游客,博物馆成为文物活化利用的重要场所。山西省着手优化博物馆布局,支持太原、大同、晋城等地博物馆的发展。

2. 数字化保护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运用,山西省进一步开展文物数字化保护,提升科技化水平,推动文物保护质效提升。

3. 文化创意产业

山西省积极探索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例如,晋中市灵石县举办的“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主题宣传活动,旨在挖掘山西文化的新面貌,探索山西文化的新路径。

四、社会参与与传承人培养

1. 社会参与

山西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如晋齐古韵,千年流芳——苏大学子赴山西太原寻访古建筑,传承三晋文化等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

2. 传承人培养

山西省重视传承人培养工作,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研讨会等方式,提高传承人的技艺水平,确保文化遗产的传承。

五、结语

山西文化传承保护的多维举措,为保护和发展文化遗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新时代背景下,山西省将继续努力,让山西古韵焕发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