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福建省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孕育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项技艺都承载着邵武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本文将带您走进邵武,揭秘那些传世手艺背后的名字。

一、旱龙船制作技艺

旱龙船制作技艺是邵武市肖家坊镇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技艺源于宋代,已有千年历史。旱龙船是一种没有水而能行走的“龙船”,主要用于庆祝节日和祭祀活动。制作旱龙船需要经过选材、雕刻、彩绘等多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求精细入微。

1. 选材

制作旱龙船的木材选用的是当地特有的樟木,这种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美观,耐腐蚀,非常适合制作旱龙船。

2. 雕刻

雕刻师傅根据设计图纸,将木材雕刻成龙船的各个部件,如龙头、龙尾、船身等。雕刻过程中,师傅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将龙船的形态雕刻得栩栩如生。

3. 彩绘

完成雕刻后,工匠们用彩漆对龙船进行彩绘,使其更加鲜艳夺目。彩绘内容包括龙鳞、云纹、波浪等,寓意吉祥如意。

二、神龙会

神龙会是邵武市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每年元宵节举行。活动内容包括舞龙、舞狮、踩高跷等,其中舞龙最为精彩。神龙会的龙船制作技艺与旱龙船制作技艺相似,但龙船的长度和规模更大。

三、长门

长门是邵武市的一项传统民间舞蹈,起源于宋代。长门舞以长门扇为道具,舞者手持长门扇,通过脚步的移动和身体的扭动,表现出各种优美的舞姿。

1. 长门扇

长门扇是用竹子编制而成的,扇面呈长方形,边缘装饰有彩带。长门扇既是舞蹈的道具,也是舞者表演时的装饰品。

2. 舞蹈动作

长门舞的动作优美,节奏明快,既有传统的民间舞蹈风格,又融入了现代舞蹈元素。舞者通过变换队形和动作,展现出长门舞的独特魅力。

四、非遗传承人

邵武的非遗传承人众多,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将一项项传统技艺传承下来。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非遗传承人:

1. 谢克丰

谢克丰是旱龙船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他从小跟随父亲学习这门技艺,至今已有20多年。谢克丰制作的旱龙船在神龙会上屡获佳绩,为邵武的非遗传承做出了贡献。

2. 黄义罗

黄义罗是木偶头雕刻技艺的传承人,他自14岁开始学习这门技艺,至今已有50多年。黄义罗的木偶头雕刻技艺精湛,被誉为“木偶明星”。

3. 李宏天

李宏天是面塑技艺的传承人,他出生于1999年,年仅24岁。李宏天凭借对传统面塑技艺的热爱和执着,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

邵武的非遗技艺丰富多彩,每一项技艺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技艺的传承人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将这些传统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邵武的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