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不仅拥有繁华的都市风光,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这片土地上,文化传承基地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上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路。本文将带您走进这些基地,探寻沪上文化瑰宝的秘密之地。

一、上海外高桥文化艺术中心沪剧传承美育基地

沪剧,作为上海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上海文化的独特魅力。外高桥文化艺术中心沪剧传承美育基地的成立,旨在全面推广美育教育,提升全民艺术素养。

基地亮点

  • 经典沪剧《大雷雨》等剧目上演,让观众感受沪剧的魅力。
  • “沪聚”外高桥艺术普及系列演出,涵盖多种形式的沪剧演出。
  • 沪剧艺术鉴赏、沪剧艺术交流指导、沪语方言普及等活动,吸引年轻人走进剧场。

二、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杨式太极拳非遗传承基地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杨式太极拳非遗传承基地应运而生,成为上海市第一家杨式太极拳非遗传承基地。

基地亮点

  • 传承基地董曦丹老师工作室挂牌,为太极拳传承提供师资保障。
  • 学校太极社社长和副社长表示,能成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使者感到荣幸。
  • 学校龙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内涵拓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笔墨宫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笔墨宫坊坐落于杨浦滨江之畔,由曹素功、周虎臣两个中华老字号组成,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也是上海文化新地标。

基地亮点

  • 非遗手作坊、墨模宝库、笔墨文博区等区域,让游客了解海派笔墨的历史发展。
  • 墨锭描金体验课程,让孩子们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 传统文化与现代、历史与未来的交汇,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四、上海师范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顾绣)

顾绣,诞生于明朝万历中晚期松江府,以其擘丝细过发、针如毫、配色有秘传三绝传于后世,2006年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非遗。

基地亮点

  • 基地挂牌成立,为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机会。
  • 探索顾绣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与传承。
  • 展示顾绣、海派剪纸艺术、叶榭竹编工艺、泗泾面塑制作技艺等多种形式的非遗,感受非遗的魅力。

五、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

上海中职民文基地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拓展内容,创新形式,通过积极开展市级特色讲座、市级专题培训及个性化活动,使受众在广泛参与中丰富文化体验、感悟文化精髓、坚定文化自信。

基地亮点

  • 设计龙文化展馆,创建龙文化校园环境。
  • 与戏曲表演艺术传承教育基地结对子,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 通过市级活动,弘扬龙文化,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六、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篆刻)传承基地

华东师范大学篆刻传承研究历史悠久,于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市文联紧密合作,成立了中国书法研究中心,实施书法篆刻人才培养战略。

基地亮点

  • 面向本科生开设篆刻选修课程、编撰教材,推进篆刻文化的普及工作。
  • 开设工作坊,专业师生传递篆刻技巧、陈列篆刻实物、介绍篆刻审美。
  • 建立学生专业社团,激发学生对篆刻艺术的热爱。

结语

上海文化传承基地是上海文化瑰宝的秘密之地,它们见证了上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走进这些基地,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激发对上海文化的热爱与自豪。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些瑰宝,让上海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