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山东,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东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瑰宝。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志愿者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文化的守护者,更是传承者。本文将探讨山东文化传承中志愿者的作用和贡献。
志愿者的角色定位
文化守护者
志愿者是山东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他们积极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如实地调查、记录、修复和保护文化遗产。例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志愿者们深入民间,收集和整理传统技艺、民间故事、民俗活动等资料,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文化传承者
志愿者们还是文化传承者。他们通过教育和培训,将传统文化和技艺传授给更多人。例如,山东老年大学关工委组织的“五老”志愿者走进学校,开展剪纸、面塑、太极、书法等传统文化的公益课堂教学,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志愿者的贡献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们通过口传心授、师徒相传等方式,将非遗技艺代代相传。例如,山东省费县费城街道的“遗脉相承”文艺志愿服务项目,通过理论指导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员们能够亲手体验并制作出精美的非遗作品。
推动文化交流
志愿者们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活动,推动山东文化走向世界。例如,山东手造走进韩国交流展示周,让海外人士近距离感受山东手造魅力和非遗之美。
促进文化创新
志愿者们还在文化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口镇南肠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通过改造项目,将制作、包装等流程规范化标准化,帮助口镇南肠向外销售推广。
挑战与展望
挑战
尽管志愿者在山东文化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非遗技艺传承人老龄化、传承断代等问题,以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导致传统文化吸引力下降等。
展望
面对挑战,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文化传承工作。相信在志愿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山东文化传承事业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结语
山东文化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志愿者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守护和传承山东文化瑰宝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