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惠安女服饰到惠安木雕,从郑国明的惠安木雕到徐锦灿的“让木头说话”,泉州的非遗传承人们正以自己的方式,让这些千年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本文将揭秘这些传承人如何守护初心,传承匠心,将古老技艺与现代生活相融合。

惠安女服饰: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惠安女服饰,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是惠安女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她们在辛勤的劳作中,不仅保持了服饰的实用性,更将美丽融入其中。这种服饰不仅方便劳作,又不失优雅,成为泉州文化的一张名片。

传承与创新

惠安女服饰传承人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使这一传统服饰更加适应现代生活。例如,在保持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推出了一系列兼具实用性与时尚感的服饰。

惠安木雕:千年传承与创新

惠安木雕,源于中原文化,融合了福建闽南地区的风俗习惯,具有粗犷、古朴、醇厚的特点。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郑国明,是惠安木雕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传承与创新

郑国明在继承传统技艺精华的基础上,以材质为突破口,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不断钻研工艺美术专业理论,研究寺庙古建筑、古今人物、飞禽走兽等雕刻题材,在天然根包石雕、浮雕、民间与现代艺术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徐锦灿:让木头“说话”

徐锦灿,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木雕世家出身,自幼耳濡目染了精湛的雕刻艺术。他通过雕艺让木头说话”,将千年雕刻艺术与现代艺术语言相结合。

传承与创新

徐锦灿的作品《禅》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他的木雕作品《禅》入选“典藏活化”系列展。他认为,每一块木头都有其特征与纹理,通过刻刀雕出千姿百态的作品,表达不一样的艺术风格。

结语

泉州的非遗传承人们,以匠心精神守护着千年文化,让这些古老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光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