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榆林,位于陕西省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拥有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横山老腰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榆林非遗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本文将深入探讨横山老腰鼓的传承历程,揭秘其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横山老腰鼓的历史渊源
横山老腰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中期,距今已有千年之久。据传,其起源与战争、祭祀、牧羊等多种说法有关。其中,战争说认为,横山地处边陲,历史上曾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的争斗之地。为了防御外敌,当地居民将腰鼓作为警报信号,用以传递敌情。随着战事消停,腰鼓逐渐演变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横山老腰鼓的艺术特色
横山老腰鼓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可分为武腰鼓、文腰鼓、文武腰鼓三种。文腰鼓动作沉稳平缓,风趣诙谐;武腰鼓动作幅度大、力度强、节奏快、变化多;文武腰鼓则兼有文腰鼓的风趣优美和武腰鼓的矫健多变。表演时,舞者头系白羊肚手巾,腰扎红腰带,击鼓跳跃,场面热烈壮观。
横山老腰鼓的传承与发展
近年来,榆林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政府的支持下,横山老腰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以下是横山老腰鼓传承与发展的几个方面:
传习所建设:榆林市在各县区建立了多个横山老腰鼓传习所,为传承人提供教学和实践平台。
人才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比赛等活动,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横山老腰鼓传承人。
文化交流:横山老腰鼓走出陕西,参加国内外各类文化交流活动,提升了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创新发展: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横山老腰鼓不断创新发展,融入现代元素,使其更具时代感。
横山老腰鼓的传承人故事
曹闰茗,横山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传承人。他从小热爱表演艺术,多次将横山老腰鼓带上国家级舞台,曾获得全国第十四届群星金奖、陕西省第七届艺术节特别奖等省、市、国家级各类奖项。曹闰茗表示,传承横山老腰鼓,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对家乡的热爱。
结语
横山老腰鼓作为榆林非遗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政府、传承人和广大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横山老腰鼓必将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