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申论作为中国公务员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考察的重点不仅在于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更在于对传统文化、历史智慧的理解和运用。古文申论作为申论考试中的一种特殊题型,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考生的关注。本文将深入探讨古文申论的魅力所在,并详细介绍其写作技巧。

一、古文申论的魅力

1. 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

古文申论依托于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古代经典文献为基础,考生在解答过程中能够深入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魅力体现在:

  • 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古文申论中使用的词汇丰富,表达方式独特,能够展现出考生的语言功底。
  • 深邃的思想内涵:古文申论所引用的经典文献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考生在解答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思想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 独特的审美情趣:古文申论所展现的审美情趣与现代社会有所不同,考生在解答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古人的审美追求。

2. 考察综合素质

古文申论不仅考察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考察其文化素养、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多方面素质。这使得古文申论成为衡量考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3. 激发考生兴趣

古文申论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了考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古文申论的写作技巧

1. 熟悉经典文献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广泛阅读古代经典文献,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掌握其基本思想和表达方式。

2.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 积累词汇:考生应积累大量的古文词汇,提高自己的词汇量。
  • 掌握句式:考生应掌握古文的句式结构,如判断句、疑问句、感叹句等。
  • 注重修辞:古文申论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等,考生应学会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3. 理解思想内涵

考生在解答古文申论时,要深入理解经典文献的思想内涵,并结合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4. 合理运用论证方法

  • 举例论证:考生可以通过举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使论证更加生动有力。
  • 对比论证:考生可以通过对比不同观点或现象,突出自己的观点。
  • 因果论证:考生可以通过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论证自己的观点。

5. 注意结构安排

  • 开头:开头应简洁明了,引出论点。
  • 正文:正文应分为若干段落,每个段落论述一个观点,段落之间应有过渡。
  • 结尾:结尾应总结全文,重申论点。

三、案例分析

以下是一篇古文申论的范文,供考生参考:

范文:孟子见梁惠王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夫争利,盖始于人性之自私,而终于国家之危亡。故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王曰:“何以利吾国?”

孟子对曰:“以仁政。”

王曰:“仁政如之何?”

孟子对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王曰:“保民而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生民之道,在于厚德载物。夫德者,政之基也;政者,民之命也。故曰:‘得民心者得天下。’”

王曰:“善哉!”(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结语

古文申论作为申论考试中的一种特殊题型,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积累经典文献,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深入理解思想内涵,并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相信通过努力,考生一定能够在古文申论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