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小曲,又称秦安老调,是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境内一种古老的传统曲艺形式。它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深入探讨秦安小曲的魅力,以及其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一、秦安小曲的历史渊源
秦安小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中叶,至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据传,这一曲艺品种的形成与秦安人都御史胡缵宗有关。他在19岁时首创了四六越调《玉腕托帕》,从而开启了秦安小曲的先河。清嘉庆年间,秦安人创作了《小登科》、《昭君和番》、《重台赠钗》等曲本,丰富了秦安小曲的曲调和内容。
二、秦安小曲的艺术特色
1. 地域特色
秦安小曲采用秦安当地的方言演唱,这种独特的地域特色使得秦安小曲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其唱腔属曲牌连缀体式,分为大调和小调,常用的曲牌有越调、越尾、穿字越调、四六越调、十里亭、满江红等40多个。
2. 伴奏乐器
秦安小曲的传统伴奏乐器分为弹拨和打击两类,主要包括三弦、摔子(碰铃)、四片瓦等。这些乐器演奏出的音乐,既有江南小调的纤巧、清甜,又不失秦安本土的豪放与粗犷。
3. 演出形式
秦安小曲的演出形式多样,或为一人自弹中三弦自唱,或为二人分持三弦与摔子对唱,或多人分持三弦、摔子、四片瓦等轮唱。这种多元化的演出形式,使得秦安小曲在民间广为流传。
三、秦安小曲的传承与发展
1. 活态传承
为了传承秦安小曲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举办培训班、比赛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秦安小曲。同时,一些学校也把秦安小曲纳入课程,让年轻一代在学习中传承这一古老艺术。
2. 创新发展
在传承的基础上,秦安小曲也在不断创新。一些艺术家尝试将秦安小曲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新的曲目。这种创新发展,使得秦安小曲更具时代感,更易于被年轻人接受。
3. 面临的挑战
尽管秦安小曲在传承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传统乐器的传承、年轻一代对秦安小曲的了解程度等。因此,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成为了秦安小曲发展的重要课题。
四、结语
秦安小曲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秦安小曲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其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焕发出新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