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福州,这座拥有1100多年建县历史的古城,孕育了丰富的礼乐文化,成为了这座古城的文化之魂。在历史的长河中,福州不仅保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还通过创新举措,让这些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本文将深入探讨福州的文化传承密码,揭秘这座千年古都的魅力。
一、礼乐文化的发源地
福州,古称梅邑,是礼乐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北宋年间,闽清县宣政里漈上(今云龙乡际上村)出了一位杰出的音乐家陈旸,他与胞兄陈祥道分别撰写了《乐书》和《礼书》。这两部著作被誉为中国迄今保存最完整的礼乐文化文献之一,代表了我国古代南方礼乐文化的两座高峰。
1. 《乐书》与《礼书》
陈旸的《乐书》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全书共200卷,分为“训义”和“乐图论”两部分,内容涵盖雅乐、俗乐、胡乐及乐器,并附有540幅插图。这些内容保存了极为难得的古代音乐资料。
2. 《四库全书》与《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乐书》和《礼书》在清乾隆年间被收入钦定《四库全书》,亦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这也是至今可查福建历史上仅有两部被收录《四库全书》的文献。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传承与保护的挑战。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福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福州市共有215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含8项增设保护单位),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6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4项。
2. 非遗传承人
目前共有314名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7名,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0名。
三、创新举措,让非遗“活”起来
为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生机,福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1. 非遗进校园
通过在学校开展非遗课程,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2. 非遗进社区
组织非遗传承人走进社区,开展非遗技艺展示和教学活动,让社区居民亲身感受非遗的魅力。
3. 非遗文创产品开发
将非遗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中,提高非遗的知名度和市场价值。
四、结语
福州,这座千年古都,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传承精神,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张亮丽名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福州将继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这座古城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